
从 2020 年初新版限塑令发布以来,限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话题持续升温,你是否留意到一些超市的塑料袋已经换成生物降解塑料袋了?生物降解塑料袋上大多印有可堆肥化降解的标识,正如《生物可降解塑料的10个Q&A》所指出的,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通常需要在工业堆肥条件下才能完成降解。那么,工业堆肥厂对于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堆肥处理是怎么看的呢?让我们一起往下看!
去年 12 月,摆脱塑缚就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后端堆肥处理问题,联系访谈了北京阿苏卫堆肥厂(有关负责人杨女士)。以下内容为对该次访谈的整理。
注:答复部分的内容仅代表阿苏卫堆肥厂方面的观点。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阿苏卫垃圾循环利用经济生态园区:右侧为堆肥厂,上方是焚烧厂,中间大块土地用于填埋。
图|自然之友
Q1
请介绍一下阿苏卫堆肥厂目前的垃圾处理运作情况。
阿苏卫堆肥厂的处理工艺为分选+堆肥,从 2020 年 5 月北京市推行垃圾分类之后,开始接收厨余垃圾,接收处理量由 140 吨/天快速上升到 1200 吨/天,反映出北京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扎实、高效。根据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对城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工作的统一部署,阿苏卫堆肥厂不再接收混合垃圾,由混合垃圾筛下物生化堆肥处理转为进行专门的厨余垃圾生化堆肥处理。
Q2
阿苏卫正在开展可堆肥化降解塑料垃圾袋的堆肥实验,请介绍一下基本情况。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及市领导关心垃圾分类中厨余垃圾破袋等与民众息息相关的问题,早在 2019 年 10 月,就部署北京化工大学科研人员研发可堆肥化降解塑料垃圾袋,并开展相应的堆肥实验,以解决需要分离厨余垃圾和袋子的不便,以及投放、收存时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阿苏卫(及北京南宫堆肥厂)参与了这一堆肥实验。
从 2019 年 11 月到现在,研发团队就可堆肥塑料袋的强度、生产成本等,不断改进。阿苏卫则结合现有的堆肥工艺,持续配合进行堆肥实验,以验证它的降解条件、降解周期与现有堆肥工艺及堆肥周期是否匹配,对堆肥成品的品质是否构成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可堆肥塑料袋以样品形式直接投入到我们的发酵工艺当中。它的降解情况和堆肥的物料、含水率、温度等等,都有一定关系。通过一年多来的实验,可以证明北京化工大学的这种可堆肥塑料袋在阿苏卫的堆肥条件下,可以完全降解。降解周期在 15 天到 18 天,到最后在肉眼识别的程度上会完全消失。
2020 年 6 月,城管委即安排在回天地区的居民小区中进行试点,不仅试用家用的可堆肥塑料袋,也根据物业要求,试用了小区 240L 垃圾桶用的塑料垃圾袋,确实方便了居民,也解决了垃圾桶臭味扩散的问题,在投放点的整洁、卫生上也有改观。我们也对试点带可堆肥塑料袋的厨余垃圾单独进行了堆肥实验,降解情况与实验样品基本相同,实验过程中及对堆肥成品的检测,没发现品质和安全性上有所差异。
超市售卖的全生物降解垃圾袋。
图|新海南
Q3
这种可堆肥塑料袋的降解周期与阿苏卫现有堆肥处理工艺的堆肥周期相匹配吗?
目前实验的这种可堆肥塑料袋的降解周期,和我们现有的处理工艺所设置的堆肥周期,是相符合的,可以被同步降解掉。阿苏卫的堆肥分两个阶段,首先是第一次发酵,设计周期是 21 天;然后是第二次发酵,即熟化阶段,通常控制在 15 天左右。总的来说,一般好氧发酵周期在 30 天左右。而这种塑料袋,基本上在第一个阶段就完全降解了。
但如果是其他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比如餐盒等等,是否能够进入阿苏卫堆肥厂,我不能确切地回答。因为生物降解塑料袋也好,其他产品也好,它的物质组成不一定相同,降解周期可能存在差异,所以很难说是否所有的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都可以在我们这里堆肥处理。
首先生物降解塑料和可堆肥塑料,并不完全是一个概念。不同产品的降解周期可能有长有短,这和它的物质成分等有关系。大家关注的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是否能完全降解、是否会产生微塑料的问题,我们没有发言权,所以不能笼统地回答这个问题。
海南省赛小高生活超市内销售的全生物降解一次性餐具。
图|新海南
Q4
目前阿苏卫对可堆肥塑料袋的堆肥处理仍处于实验性的阶段,短期之内仍然难以实现对市面上的生物降解塑料袋的真正堆肥处理对吗?
经过南宫堆肥厂和阿苏卫长时间的前期实验,北京市城管委已经出台了一个《可堆肥降解塑料垃圾袋技术要求》,里面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特意提出了它的降解周期要符合当地情况,也就是北京市堆肥厂的工艺要求。否则,比如说我们这边的堆肥周期是 30 天,而可堆肥塑料袋 60 天才能降解,那么它虽然是可堆肥化降解,但是我没办法对它有效处理,那它也就不符合在北京市作为可降解垃圾袋应用和推广的条件了,所以我们希望有更多更好的产品共同为垃圾分类助力。
生物降解塑料袋上的标识:有“可堆肥化降解”标志。
图|长江日报
Q5
您认为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后端堆肥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吗?目前有些地区比如海南省,在推行使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但是堆肥设施的建立并不完善,这导致生物降解塑料制品仍然是以焚烧处理为主,跟普通塑料制品没有区别。对此您怎么看?
对于末端处理,就是说生物降解塑料制品进入工业堆肥系统进行堆肥处理,这通过工艺上和设备上的配套是可以解决的。
咱们国家对厨余垃圾做堆肥处理的地区并不多,设施也不多。北京还是比较特殊的,有两个大型的堆肥厂。但是我觉得,末端设施能否接收和处理,并不应该成为推广生物降解塑料的一个限制条件。
目前全球包括欧盟,都在禁塑。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生物降解塑料制品也并非都能实现堆肥处理。我觉得,我们更多需要解决的是不可降解塑料的污染问题。个人认为,不能说末端有堆肥厂的,就同意推广这类塑料,末端没有堆肥厂,就没有必要推广,这是个错误的认识。
海南省某超市的散装蔬果售卖区:包装袋也是可降解的。
图|新海南
Q6
因为各类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降解条件(周期)非常多样,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后端堆肥处理是否还面临不少困难?
对于推广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各个地区,最终应该怎么样去处理,我个人认为肯定还得结合当地处理设施的能力。各地区都有已建好的垃圾处理设施(注:指填埋、焚烧、堆肥等设施)。在全国范围内,很多城市不一定有堆肥厂。近几年来垃圾焚烧在不少城市推广,而在一些县级市,可能还以填埋为主。至于新建设施的工艺类型选择,是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的。
Q7
阿苏卫是否有针对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未来规划?
虽然北京还没有大面积地推广,但是因为我们有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而且作为一个课题的参与者一直在进行现场实验,所以说我们在下一步的堆肥处理工艺调整上是有所考虑的。目前可能更多考虑的是,针对北京市现有的两种使用方式,即居民用垃圾袋和 240L 垃圾桶用垃圾袋,如何让它们进入我们的堆肥系统当中。
这里需要具体结合生物降解塑料的推广应用范围的变化来进行调整。目前有这方面的堆肥处理工艺调整计划,但还要结合推广情况适时实施。
访谈总结
一、按照市城管委的安排,阿苏卫堆肥厂对特定的可堆肥化降解塑料袋进行了长期的现场堆肥实验并跟踪其降解情况。
二、市面上的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繁杂多样,对于未在阿苏卫堆肥厂进行现场实验的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阿苏卫表示难以判断它们是否可以在阿苏卫进行堆肥处理。北京市出台了《可堆肥降解塑料垃圾袋技术要求》,提出相关产品的降解周期需适应当地堆肥厂堆肥处理工艺的周期。
访谈的最后,阿苏卫方面表示生物降解塑料的分类和深化处理,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发展;对于摆脱塑缚提出的“减量化”应先于“可降解”的观点,也表示认同。
-End-
策划:摆脱塑缚
采访编辑:喜爱自然的singing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