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一个没有塑料污染的未来
共赴一个没有塑料污染的未来
减塑论坛
回顾 | 后疫情下塑料污染治理,企业、学界与公众齐聚论坛探出路
2020-08-20

20201030_190607_017.jpg


为了配合防控疫情需要,以及响应论坛的环保宗旨,本次论坛特意调整为线上举办。共有海内外超过200位关注减塑议题的企业代表、公益机构代表、民众以及多名专家学者齐聚研讨。


现场的观众们参与热情高涨,每一环节的嘉宾讲演结束后,都会有不少的观众提问,而且提的问题十分到位,让各位嘉宾都大呼专业,心甘情愿“超时”也要回答!可惜一天的时间有限,议程也十分紧凑,我们只好请未能现场提问的小伙伴进群提问,减塑行业的公益同仁们也在群里热心讨论与解答,真正做到了深度交流。


20201030_190607_018.jpg

论坛交流群里讨论得热火朝天


本次线上论坛围绕减塑议题分为四个环节层层推进:减塑趋势、限塑新政、企业责任以及解决之路。由于是工作日,不少感兴趣的朋友纷纷哀叹错过直播。但是不要紧!我们这里有最全记录,一起来看本次精彩纷呈的线上论坛都有哪些重点内容吧!


后疫情时代,环保倡导如何击破难题


论坛首先讨论了大众最为关切的话题之一,那就是如何在做好防疫的同时还能助力环保。


新冠疫情来袭,人们居家隔离,抗击病毒,无法出门让大众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更为依赖电商和外卖。由于疫情影响,经济暂缓,旅游停摆,全球的塑料生产总量有所减少;但与此同时,口罩(无纺布)、一次性餐盒餐具、快递包装相比以前同期急速增加,给减塑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


来自香港环保组织“绿惜地球”的环境倡议总监朱汉强对此作了分享。他认为,人们的卫生和消费习惯因疫情而改变,环保倡议工作其实可以抓住这个变化,有所作为。


640.png

绿惜地球针对防疫所做的环保倡议


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所发布的《后疫情时代,美好生活的绿色可能性调查报告》显示,超过70%的人在疫情期间“在家做饭次数更多”,过半受访者表示喜欢这个三餐方式的转变; 79.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保持在后疫情时代“更多时间自己做饭" 。


640.webp (4).jpg

自然之友报告《后疫情时代 美好生活的绿色可能性调查报告》


不过,朱汉强同时也提出了担忧,随着疫情逐渐减轻,如何让愿意在家做饭的人持续坚守,少点外卖?既然问卷发现那么多受访者表示愿意「自煮」,我们更要针对这些群体深耕,强化他们减少外卖的行为,别浪费问卷的发现。


抗疫时期,人们逐渐转换卫生习惯,普遍认为一次性=卫生。朱汉强反思,减塑行动必须加强针对卫生习惯的环保论述,例如,抗疫要注重卫生,也要不忘环保。在国外,众多医生联署提醒,与其他材料相比,病毒在塑料表面存活时间相对较长,试着打破一次性等同卫生的刻板印象。


退一万步说,一次性实际上并不等于卫生。“卫生餐具是否真的卫生?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一次性木筷子掰开后,横截面上布满了‘猴子的脸’,这个吓人画面,过去被歪曲说成是制作过程中经过漂白剂和双氧水清洗后留下的凹洞,‘成功’吓怕很多人,从而弃用一次性木筷子”。朱汉强并非要大家误解,而是借这个例子告诉大家,好的影像或者创意,可扭转论述,抗衡刻板印象,值得多思考。


640 (1).png

朱汉强分享的一次性筷子横截面图片


本节精彩语录


朱汉强 绿惜地球  环境倡议总监

“让我们从各自岗位出发,推动社会改革”。


塑料“有毒”:减塑,为了我们自己


减塑很重要,但是你知道减塑为何如此重要吗?来自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YCAN传播官员胡敬唯向我们介绍了塑料与气候的关系。


原来,塑料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中,都会排放温室气体。超过90%的塑料制品都是由化石燃料产生的,并且在塑料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会排放温室气体。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如今全球每年约有4%-8%的石油消费与塑料有关。如果我们不改变现在生产、使用塑料的情况,到2050年,塑料将占全球石油消耗总量的20%。


20201030_190607_021.jpg

图 |《塑料星球的隐形成本》报告封面


塑料不仅影响气候,更是我们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来自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无毒先锋)的副主任温瑞环则向我们展示了塑料制品中触目惊心的有害化学添加剂问题。


每天,我们在大量的塑料制品的包围下生活,但是又有多少人了解潜藏其中的健康隐患?温瑞环介绍,作为人工合成的,含有未知化合物的、混合的聚合物,塑料是由塑料树脂和塑料添加剂构成的。例如受到大众喜爱的塑料泡澡玩具“小黄鸭”,就是由聚氯乙烯树脂,还有增塑剂、抗氧化剂等塑料添加剂制成。但是在它的成分中,氯乙烯单体是致癌物,而塑料添加剂——邻苯类增塑剂,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导致男童雌性化,女童性早熟。


塑料不仅是在被使用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在由无毒先锋和摆脱塑缚编译的塑料与健康的报告《塑料星球的隐藏成本》中,我们看到了塑料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相应产生的有毒物质和健康危害:


20201030_190607_022.jpg

关于塑料生命周期对人体健康危害的解释图表

图 |《塑料星球的隐藏成本》


其中,微塑料通过空气、水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已经是长期存在的惊人事实。我们关注减塑、倡导减塑,不是为了别人,而正是为了我们自己。


本节精彩语录


胡敬唯 CYCAN传播官员

“使用你已有的袋子,然后请一直重复使用它,当它破了,就修补一下或者把它回收”。

 

温瑞环 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塑料在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从化石燃料提取,到消费者使用,再到垃圾处理等等),都对人类健康造成明显毒害”。


从限塑到禁塑,力度加大,全民参与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塑料产量达到了8558万吨。而其每年无法妥当处理的塑料垃圾占到了882万立方米,其中132万立方米的垃圾最终被“扔”进了海洋。


塑料污染治理离不开减量、回收和降解三大步骤,而每一个步骤都十分需要国家的统筹规划和大力推进。来自摆脱塑缚的项目官员卢蔚祯向大家详细介绍及分析了国内塑料政策与国际塑料政策趋势。


2020年1月,我国生态环境部、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俗称新限塑令),将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塑料制品目录(征求意见稿)》;


2020年7月,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80号文发布以来,各地政府工作进度不一,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确保如期落成2020年底阶段性目标,发布此通知。同时附有《相关塑料制品禁限管理细化标准(2020年版)》;


202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修订)》将施行。由于塑料属于固废的一种,这部法律对塑料污染治理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新限塑令”出台后,各地政府纷纷制定了符合本省实际的限塑地方法规,整体呈现出更严格、更具体的特点,有的地方还增加了一些进一步的规定。如上海规定将全面禁止购物塑料袋,不管其是否可以降解。其严格程度远超“限塑令”要求。


卢蔚祯还介绍了巴塞尔公约2021年将实施的修正案。2019年5月,在瑞士召开的《巴塞尔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80多个国家对公约做出修订,决定将塑料废物分类列入进出口限制对象,旨在控制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修正案实施后,塑料废物有更明确的归类,塑料废物出口国在进行任何塑废料越境转移前,须事先获得目的国的同意。目前,相关研究表明,目前全球出口的废弃物中约75%最终流向亚洲。值得注意的是,塑料垃圾由原先列入“不受管控的废物”(其中家庭产生的塑料袋塑料瓶属于其它废物),被分类归入受公约管控的危险废物、其它废物以及不受管控的废物中。


政策看似宏观,却最终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卢蔚祯建议,大家可以养成关注政策的习惯,多学习和了解塑料相关的知识,这样当政府征集意见时,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应该提出什么样的,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


本节精彩语录


卢蔚祯 摆脱塑缚  项目专员

“政策有指导作用,是一个指南针,当它出现有错误的时候,作为公众,我们应该积极发声,帮助修正错误的方向”。


生物可降解塑料,想说爱你不容易


接下来,议程进入到了对最近相当热门的生物可降解制品相关问题的讨论阶段。嘉宾们普遍认为,虽然目前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相比普通塑料制品要环保,但如果无法配套相应的细分标识、妥善收运和处理环境,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环保效应将会被大打折扣。


什么是生物可降解塑料?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海南省降解塑料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季君晖介绍,生物可降解塑料指的是废弃后能在环境中自然降解为环境无污染的小分子的塑料。来自绿色和平东亚分部的调研员贾柊楠提醒,生物可降解塑料也不代表任何环境下都能迅速降解,如果环境不适合,它的降解也会十分缓慢。


贾柊楠介绍,塑料从原材料的使用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石化基塑料,另一种是生物基塑料。其中,石化基塑料分为可降解(PBA、PCL)与不可降解(PP、PE、PET),生物基塑料也同样分为可降解(PLA、PHA、全淀粉基塑料)与不可降解(bio-PP、bio-PE、bio-PET)两类。并非所有的生物基塑料都是可降解的。


20201030_190607_023.jpg

贾柊楠介绍塑料分类


而对于可降解生物塑料,贾柊楠再次提醒:

 生物可降解 ≠ 任何环境下都能迅速降解


说到这里,不少观众和读者都已经晕了。有观众大胆发问,那我们想通过购买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助力环保,有用吗?


在目前,季君晖认为,使用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是比使用普通塑料制品要环保的。不过,要想界定到底是否“有用”,还要看我们的塑料标识体系、垃圾回收体系和垃圾处理能力到底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生物可降解塑料时代的到来。


答案显然是不容乐观的。贾柊楠介绍,生物可降解塑料要彻底发回效用,需要解决三个问题:能够区分,能够收运,能够处理。然而目前我们的市场细分能力、垃圾分类回收能力以及垃圾处理能力都无法跟上。贾柊楠引述绿色和平调查数据显示,近80%的消费者实际上无法辨识什么是可降解塑料制品,更无法辨识某个产品是光降解塑料制品、氧化降解塑料制品,还是生物降解塑料制品。而当生物可降解塑料无法被很好地区分,其回收和处理便更无从谈起。


来自Change-Markets Foundation的项目顾问George Harding-Rolls建议,如果标识不明,分类不清晰,匆忙推进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投入市场可能只会鼓励人们乱扔垃圾。因此,贾柊楠认为,在目前的阶段,消费者能够做到最好的程度依然是少用一次性塑料,不管是可降解的还是不可降解的。


本节精彩语录



季君晖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目前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比塑料制品贵两倍左右,但消费者买到的东西的使用价值和普通塑料相差无几。这将导致‘买单者不消费’的问题。希望政府在这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贾柊楠  绿色和平东亚分部 调研员

“请注意,可堆肥塑料需要在商业堆肥设施下处理180天才可降解”。


George Harding-Rolls  Changing Markets Foundation

“呼吁企业设立更高目标,并支持既有有效解决方案,比如押金制”。


企业先行,履责监测很重要


分析完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发展前景,论坛来到了企业责任一环。从限塑到禁塑,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利益相关方便是企业。企业不仅是生产塑料的源头,也是塑料消耗的大头。针对企业进行的减塑倡导,什么样的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呢?


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的创始人、理事长刘永龙介绍了如何通过监测品牌垃圾实现从源头上减少塑料生产的经验。


品牌垃圾,即可被识别出品牌信息的垃圾。“总是捡垃圾是捡不完的。要从源头上减少。我们现在捡拾垃圾,有很完善的分类,但面对这些垃圾,我们找不到直接关联的人或者企业。品牌垃圾监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帮助我们找到源头切入口,找到倡导的对象”。


仁渡海洋发布的《2019海岸垃圾品牌监测报告》显示,在所有品牌垃圾中,酒水饮料类的品牌垃圾件数最多,为 3966 件,品牌个数合计 543 个。排名第一为华润怡宝饮料(中国)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怡宝”品牌,件数为 473 件。其次是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康师傅”品牌,件数为461 件。


20201030_190607_024.jpg

仁渡海洋《2019海岸垃圾品牌监测报告》酒水饮料类品牌垃圾件数前10


刘永龙认为,摒弃“生产-消费-废弃”的线性经济转向可持续的循环经济,需要明确区分责任,并履行责任,需要消费者、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各司其职并共同发力。


快递包装产量日益剧增,快递行业的塑料包装绿色化也在近年被反复强调。自2017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频频对快递行业的绿色包装出台标准、指南和条例,2020年更发布了《邮件快件绿色包装规范》。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行动效果如何?来自摆脱塑缚的项目专员杨启平介绍,根据国家邮政局的总结会议,到2019年年底,我国快递全行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了95%;50%以上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70%;邮政快递在1万个营业网点设置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目前,快递企业包装绿色化行动的成效差距较大,杨启平表示,他很期待国家邮政局等相关部门能够制定更为详细的行动指标。同时他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推动企业加强信息公开,以更好地评价成效,及时对企业提供更细致的支持,真正达致快递行业包装绿色化的共同目标。


快递行业的可循环行动离不开可循环利用的快递箱。而当下,传统包装箱的二次回收利用率低于10%。灰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论坛上给我们展示了一款利用锁扣和拉环的设计来替代胶带和胶水封箱的绿色循环箱,不仅可以提高回收利用率,也彻底免除了胶水和胶带的使用。


640.webp (5).jpg

灰度环保的“Zero box”


截止2018年灰度环保已投放了123.2万个绿色循环箱,相当于节约了1819.8万个包装纸盒的使用。


塑料包装生产大户——饮料企业表现又如何?George Harding-Rolls所在的Change-Markets Foundation调查了中国的四家知名饮料生产商——娃哈哈、农夫山泉、怡宝和康师傅。他们发现,四家企业均避开了塑料垃圾这一话题,都没有将减塑纳入自己的产品生产体系和企业责任实施计划中,仅实施了一些例如清洁海滩、塑料瓶回收等简单项目。另外,像雀巢、联合利华等跨国企业在国内也未见有相关实质性的行动。


本节精彩语录



刘永龙 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 理事长

“企业应摈弃过度的塑料包装,并引导消费者合理处置商品”。


杨启平 摆脱塑缚  项目专员

“期待寄递企业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


“未来可期”的净塑城市


论坛来到了最后一环:解决之路。在这一环节里,嘉宾们分别从城市管理和经济生产两个角度,分享了他们所探索到的创新净塑路径。


塑料经济中,消费端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一个健康的城市,如何设计它的塑料循环体系,如何教育它的市民成为环保的支持者?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海洋保护项目专家杨松颖介绍了他们的“净塑城市”行动案例。


“净塑城市”是一个从城市角度解决塑料问题的知识共享平台,各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协作,致力于无塑海洋。


“净塑城市”如何实现?让我们将目光投向三亚和扬州。2020年3月27日,三亚市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签署合作意向,正式成为中国首个加入WWF“全球净塑城市”倡议的城市。三亚市的净塑重点将会放在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大型活动的社会意识提升上;2020年4月10日加入净塑城市的扬州,净塑方向则放在城市规划管理与公众宣传上,大力开展塑料废弃物的分类回收。两个城市都承诺在两年内试点区域减少塑料污染30%,并总结经验模式,打造最佳实践案例;并在2025年,建成全球“净塑城市”示范。


除了消费端,我们也应该关注从源头解决塑料废弃物与污染问题。来自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中国塑料项目负责人王韧认为,新塑料经济会是未来的答案。


王韧介绍,新塑料经济将循环经济原则引入其中,主要通过“源头减免,创新和循环”实现。“我们能看到,创新性去除包装这一环目前已经有了很多新产品出现。如制作成固体的洗发香波,已经不需要塑料瓶。可食用涂层替代保鲜膜也已经运用在蔬果保鲜环节”。


20201030_190607_025.jpg

20201030_190607_026.jpg

王韧介绍创新性去除包装产品


本节精彩语录



杨松颖  世界自然基金会 海洋保护项目专家

“塑料的价格并没有把对自然和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计算进去”。


王韧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 中国塑料项目负责人

“问题不在于是否存在零塑料污染的世界,而是我们如何携手行动实现这样的愿景”。


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限塑的时代。在新冠疫情的突袭下,全面限塑面临的新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应对。而全面限塑,并不意味着可以马上全面替换生物可降解塑料。要充分发挥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环保效用,离不开对前端生产的标识细化、消费中的标识普及、以及消费后的回收与堆肥处理的完善。


全面限塑,对政府是势在必行,对企业是巨大挑战,对民间组织则是巨大机遇。如何抓住限塑契机更好地进行减塑倡导,“净塑城市”和“新塑料经济“理念将政府、企业和公众一同纳入,或许能够通向没有塑料污染的未来。


相关报告下载链接:

《塑料星球的隐形成本》

http://www.toxicsfree.org.cn/images/file/20190822143595269526.pdf

《中国若干典型海岸垃圾简称研究报告2019》

http://pdf.dfcfw.com/pdf/H3_AP202006151384987531_1.pdf

你不知道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十问十答”

http://www.toxicsfree.org.cn/images/file/20200608141150775077.pdf

《塑料与气候报告2019》

https://www.ciel.org/wp-content/uploads/2019/05/Plastic-and-Climate-FINAL-2019.pdf

扫一扫了解更多内容
扫一扫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