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速览
1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邮政快递业累计投放934万个可循环快递箱
2
聚焦月饼粽子茶叶,严查商品过度包装
3
首届“上海绿色消费季”启动,来看看上海已有多少国家级绿色商场?
4
应对气候变化,媒体报道如何影响大众认知?
5
印尼将在年底前征收碳税,成为亚洲首个对碳排放征税的发展中国家
01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邮政快递业累计投放934万个可循环快递箱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召开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梳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印发实施一年来取得的工作进展和成效,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循环经济强调“减量化”优先,源头减量和过程控制尤为关键。近年来,循环经济理念被广泛接受,践行可持续设计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再生涤纶等32项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已制定发布,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遴选发布,《“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印发,都将进一步推进重点产品绿色设计和强化重点行业清洁生产。
在塑料污染治理源头减量方面。可循环快递包装加快推广与投放,截至2022年6月底,全行业累计投放934万个可循环快递箱,邮政快递业可循环中转袋全网使用比率超过96%。我国的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制度作为国际首创,为推动全球快递包装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截至2022年6月底,共计为89家企业发放106张认证证书。

02
聚焦月饼粽子茶叶,严查商品过度包装
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通知》。
该通知明确3方面11项政策举措。一是强化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加强包装领域技术创新,推动包装企业提供设计合理、用材节约、回收便利、经济适用的包装整体解决方案。防范商品生产环节过度包装,避免销售过度包装商品,推进商品交付环节包装减量化,加强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处置。二是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加强行业管理,加强对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的监督管理。强化执法监督,建立健全对电商渠道销售过度包装商品的常态化监管执法机制。三是完善支撑保障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政策支持,加强行业自律。

03
首届“上海绿色消费季”启动,来看看上海已有多少国家级绿色商场?
9月2日下午,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静安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五五购物节”标杆活动——首届“上海绿色消费季”正式启动,活动将持续到9月底。
首届“上海绿色消费季”以上海引领城市绿色消费风向标为目标,以引导品牌、商场和消费者共同形成绿色消费理念为落脚点,将推出一系列绿色消费和绿色宣传活动。比如,上海闵行万象城将举办“上海绿色消费季闵行专场活动”;耐克将再度为“旧鞋新生”计划加码,届时,消费者可以通过旧鞋回收获得环保激励;饿了么将创新推出全国首个外卖碳账户“e点碳”项目;达达集团继续发放海量消费券,聚焦绿色食品、环保商品,推广重点时段满59减15等系列大促举措;市民使用爱回收机器投递可回收物,就有机会领取现金红包。
截至目前,上海10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综合体已有39家创建成为国家级绿色商场,上海大型商场和连锁经营超市均已完成一次性塑料购物袋环保替代;上海餐饮行业已有3000家餐厅荣获“上海市绿色餐厅”称号。上海已在50余家菜市场试点建立塑料购物袋集中购销制度,在70余家菜市场配置湿垃圾就地处理设施;上海已有21家“互联网+回收”创新模式企业,推动创新“互联网+”和“两网融合”模式,经公开招投标的“两网融合”回收主体企业达64家。

04
应对气候变化,媒体报道如何影响大众认知?
9月5日,苏州大学团队公布的一项全国性网络调研显示,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度较高,但参与度较低。在1500份受访者代表性样本中,有近70%的受访者对气候变化有一定的认识,但仅有三分之一的人愿意为环保产品多付出。调研进一步分析了这一现象与经济社会等结构性背景因素的相关性,发现在气候行动意愿方面,民众“越爱国,越愿意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付出行动”;同时,中国受众对气候行动经济层面的关注度高于对于意识形态层面的关注度,联系以往内容分析和媒体分析研究,团队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媒体在报道中普遍将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相关联。
对此,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贾鹤鹏表示,中国媒体普遍积极报道气候变化,但内容上多以应对气候活动为主,未来在应对气候变化的传播策略方面,应当从具体事例、数据出发,体现个人与国家的纽带关系,发挥爱国主义的社会动员能力;在将气候变化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同时,也要加强与本地极端天气等气候风险事件相结合,提升个人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认知,为个人赋能,以促进个人的行动意愿。

05
印尼将在年底前征收碳税,成为亚洲首个对碳排放征税的发展中国家
近日,印尼政府近期表示将在年底前征收碳税,这是该国实现碳中和的初步措施,印度尼西亚将成为亚洲第一个对排放征税的发展中国家。
早在去年10月份,印尼便宣布从2022年4月1日起实施碳税计划,这已是其第二次推迟实施。根据印尼碳税路线图中的碳交易计划,排放量超过限额的实体需要向排放量低于限额的另一实体购买排放许可证书。实体还可以购买减排证书。根据计划,印尼将于2025年建立碳交易市场。到2030年,印尼将在国家自主贡献框架内减少29%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力争到2060年或更早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原文链接
-End-
编辑:摆脱塑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