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速览
▶▶▶
2607起!全球“气候官司”激增
美国2021年产生5100万吨塑料垃圾,仅5%被回收利用
我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
邮政快递过度包装治理40项落实措施正在业内征求意见
H&M和迪卡侬因涉嫌“洗绿”被调查
联合国环境署统计,2017年有884起“气候官司”在24个国家被提起,截至2020年,案件数量几乎翻了一番,在38个国家/地区提交了至少1550起气候变化案件。
2021年这个数字仍在增加,年底已经审结或正在审理的案件达到了1800多起。
而华尔街见闻从哥伦比亚大学萨宾气候变化中心查询最新数据发现,2022年截止目前已经提交了2607个气候官司,其中有737个发生在美国之外。
据联合国环境署的归类,当下全球气候官司集中在多个方面,包括了气候权利、国内执法、公司的责任和义务、气候披露和“漂绿”行为等。气候变化案件的诉求主要包括:要求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应对气候变化、要求颁布气候变化立法、要求对高排放项目的许可考虑气候变化影响等。
根据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气候变化诉讼全球趋势报告》显示,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案件中,有58%的案例结果有利于气候变化行动。
中国业已出现大气污染环境公益诉讼、碳排放权交易和碳汇交易诉讼、能源替代诉讼等气候变化应对的关联诉讼。
“在2021年关于环境资源审判的意见中,最高法把‘助推能源革命,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提出。最高法通过司法活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司法政策,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各级法院在审理气候变化案件中的活跃度。”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副教授朱明哲介绍称。

据《卫报》10月24日报道,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去年美国家庭产生的5100万吨堆积如山的塑料垃圾中,只有5%被回收利用。
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的最新研究显示,2021年,美国人丢弃了5100万吨的包装纸、瓶子和袋子等塑料垃圾,人均约309磅(140公斤)塑料,其中近95%最终进入了垃圾填埋场、海洋,或以微小的有毒颗粒形式散落在大气中;在这些塑料垃圾中,只有5%得到回收。
这份名为《循环声明再次落空》的报告更新了绿色和平2020年对370家回收工厂的调查。调查发现,大多数塑料没有被广泛接受并回收再利用,甚至瓶子和罐子也不能完全回收。美国的官方回收率数据也从2014年9.5%和2018年8.7%的高点下降。

近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表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在世界历史上用最短时间完成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程。
翟青介绍,过去十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2021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2年下降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68.5%下降到56%,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由2015年的每立方米46微克,降至2021年的每立方米30微克,成为世界上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石英华表示,从主要发达国家的情况看,美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用了43年,英国用了59年,而我国确立的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时间仅为30年。未来,要实现加强生态保护、促进创新发展、增强发展动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确保能源安全等多重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碳市场机制,不断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税收、绿色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协同发力的财税政策体系。

新华财经记者日前从国家邮政局独家获悉,邮政快递过度包装治理40项落实措施正在业内征求意见,后续将在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印发执行,措施涉及企业责任落实、监督检查执法等多方面。
目前,国内头部快递企业均在加快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步伐。专家认为,快递包装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覆盖全链条的法律和标准体系十分必要,未来需从包装设计、生产销售、商品交付、废弃物回收等全环节打通堵点。

近日,服饰品牌H&M和运动品牌迪卡侬(Decathlon)因涉嫌“环保误导性宣传”被荷兰市场监管机构调查。
该机构指出,H&M和迪卡侬 (Decathlon)给自己的产品打上了“生态设计”和“环保意识”等标签,却无法为为其提供足够清晰的证明,企图误导消费者。随后,两家公司回应,将检查与修改该类标签,并为时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计划提供六位数捐款。
而在此之前,H&M就多次出现过相关指控,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跨境电商、快时尚品牌SHEIN身上——尽管今年9月,SHEIN宣布了新的碳减排计划。
服装行业的产业链极长,包括原料生产、产品设计、纺纱、印染、运输、零售、回收等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要实现相应的低碳转型都面临不同的挑战。服装行业碳减排充满更多的复杂性。

信息来源

-End-
编辑:摆脱塑缚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本公众号注明“原创”的文章,未经本号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需转载,请直接留言,或添加“摆摆”微信号(ID:btsf0705)。违反者本号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二、本公众号注明其他来源的文章,是出于分享信息之目的而转载的公开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