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禁塑令正式生效,其常用的5类一次性塑料制品将消失
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表示,从12月20日开始,加拿大禁止制造和进口销售用一次性塑料,以在2030年实现零塑料垃圾。这项禁令涵盖一次性塑料制品,包括购物结账包装袋、餐具、食品服务餐具、环托、搅拌棒和吸管。
据政府网站称,禁止制造和进口一次性塑料的禁令于12月20日生效,而这些物品的销售禁令从2023年12月开始实施,以“让加拿大的企业有足够的时间过渡并消耗现有库存”。
此外,加拿大禁止制造和进口环形托架(通常用于饮料容器)的禁令将于2023年6月生效。加拿大还将在2025年底前禁止同样六类塑料的出口。
根据加拿大环境部的数据,加拿大人每年至少扔掉300万吨塑料垃圾,其中只有9%可回收,其余的都扔去垃圾填埋场、垃圾转化为能源的设施或大自然。


海南商贸领域“禁塑”取得初步成效,头部电商平台签署承诺书
海南省商务厅1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海南今年在商贸领域禁塑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从电商平台源头限制禁用塑料产品进岛。
“禁塑”是海南省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项目,这项工作于2020年12月实施,目前已发布多批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
海南省商务厅副厅长岳阳介绍,目前全省免税店、大型商场、超市、电商平台、快递企业等领域禁塑限塑成效明显,农贸市场使用禁塑名录产品逐步减少,布袋子、菜篮子等可循环使用产品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海南省农贸市场集中采购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参与率达90%以上。
为阻断塑料产品从电商平台进岛,海南推动国内电商平台禁止向海南销售禁塑名录内产品。发动淘宝、京东、抖音、苏宁易购、拼多多、美团等6家电商平台签署“禁塑”承诺书,并定期对平台内商家销售塑料制品情况进行网上巡查和督导。


2022化工新材料高峰论坛专家呼吁规范可降解塑料生产
在近日举行的2022化工新材料高峰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呼吁规范可降解塑料生产:“可降解材料在工艺上仍显良莠不齐,另外市场需求、生产供应商之间存在的信息差,也需要政府等相关行业自律机构去平衡。”
世界生态组织中国代表处首席科学家甄光明在会上直言:“环保热潮的到来,点燃了产业资本的热情,部分企业一窝蜂过量建厂圈地圈钱,没有市场甚至没有技术,社会资源被白白浪费。甚至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假降解/半降解塑料,鱼目混珠,劣币驱逐良币,需加强管理打假。”
“生物基材料现在正在加速替代石化材料,不过这一过程中,我们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甄光明进一步讲道,“在垃圾分类回收上,我们存在很多无效劳动,含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的湿垃圾不可一体焚化,各地需建堆肥沼气厂完成闭环。”


研究显示一顿圣诞大餐或含23万个微塑料颗粒
英国朴茨茅斯大学最新研究显示,一顿传统的圣诞大餐可能包含25万个微塑料颗粒。
研究人员做了两份一模一样的圣诞烤鸡大餐,一份在烤制时保留了塑料包装,一份则是烹饪中完全不碰塑料制品。做好之后,研究人员将两份餐点分别取样,送到显微镜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份大餐内都有塑料,但含量相差数倍。朴茨茅斯大学环境污染研究员菲·库塞罗博士表示:“我们在无塑料包装的大餐中发现了5.5万微塑料颗粒,在塑料包装大餐中发现了大约23万个。”
塑料包装可以有效将水分保留在容器之内,却也带来了吞食更多微塑料的隐患。库塞罗博士介绍,现在的空气、土壤、饮用水中都含有一定量的微塑料颗粒,塑料污染无法避免。但尽量避免带塑料包装进行烹饪,可以大大减少微塑料颗粒的摄入量。


最新研究在母乳中发现微塑料,饮水和磨砂牙膏成孕妇潜在接触来源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年副研究员董瑞华课题组在环境科学领域期刊《总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和《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分别发表最新研究称,微塑料在胎盘、胎粪、婴儿粪便、母乳和婴儿配方奶中广泛存在,饮水和使用磨砂的洁面膏或牙膏可能是孕妇的潜在接触来源。母乳喂养、奶瓶及塑料玩具的使用可能是哺乳期婴儿的潜在接触来源。同时,微塑料暴露可能会对胎盘和胎粪微生物群落造成不良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比较母亲塑料产品的使用行为,以及喂养习惯发现:饮水量超过2000 mL的人,微塑料的丰度显著高于未饮水的人;经常使用磨砂清洁剂或牙膏的人,聚乙烯(PE)的丰度显著高于从未或很少使用的人;此外,使用不同方法清洗塑料玩具的婴儿粪便中的微塑料总量也存在显著差异。
不过,董瑞华也解释,虽然在母乳中发现了微塑料,但是考虑到其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不能完全排除外部污染的可能性,所以不能认为所有母乳中都一定含有微塑料。董瑞华强调,孕期和婴儿期是环境暴露的敏感期,应加强对敏感人群微塑料暴露的关注和调查,并向市民进行科普和健康教育,避免长期微塑料暴露带来的健康危害。


-End-
编辑:摆脱塑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