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江苏:消保委建议明确打包费定价标准
外卖包装收费标准不一、过度收费等“包装刺客”现象频受网友吐槽,江苏省消保委8月17日发文建议外卖平台针对打包费用完善机制,明确打包费定价标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外卖平台应完善外卖打包费定价机制,明确收取范围、方式、标准等,加强对商家的规范引导,对违规收费商家进行严格约束。

02
合肥:发布“无废城市”建设倡议书
近日,合肥市“无废城市”建设倡议书发布。倡议书指出,广大市民朋友要主动承担起传播“无废”理念的使命,不购买或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减少购买过度包装商品及一次性用品,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时尚。

图 | Unsplash
03
舟山:远洋渔民将海上垃圾碾碎后从南太平洋运回处理
8月14日,“浙普远冷7号”远洋渔业运输船,在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码头卸下全部渔获物的同时,也卸下了6袋共63公斤的塑料粉碎垃圾。中国远洋渔业协会副秘书长熊鹏飞高度关注并点赞舟山远洋渔船的做法,并表示“舟山渔船安装塑料垃圾粉碎机,这在全国还属首创。协会将总结舟山经验,向全国推广。”
据悉,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南太平洋渔业管理和履约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除安全等原因外,所有渔船不得向海中丢弃渔具、塑料制品及其灰烬”。


04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证实,微塑料已入侵人类心脏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杨秀滨教授、华琨等在《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发表了论文《心脏手术患者体内各种微塑料的检测》。该研究对接受心脏手术的人进行的初步研究显示,许多心脏组织中存在微塑料。
尽管这项研究检测的样本数不多,但研究团队表示,该研究提供了初步证据,证明各种微塑料可以在心脏及其最内层组织中积聚并持续存在。这项研究结果还表明,侵入性医疗行为是一种微塑料暴露途径,提供了微塑料直接接触血液和身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途径。

05
海洋哺乳动物体内现在携带着微塑料
一项关于海洋微塑料的调查发现,超过 65% 的海洋哺乳动物的脂肪和肺部都检测到了微塑料残留物。在这些生物体内发现的聚合物碎片和纤维表明,微塑料可以迁移到消化系统以外的地方,并嵌入它们的组织中。这项研究成果将发表在10月15日出版的《环境污染》杂志上,最近已在网上发表。

图 | Unsplash
06
《中国上市公司ESG行动报告(2022~2023)》发布
8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与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联合出品的《中国上市公司ESG行动报告(2022~2023)》在杭州重磅发布。报告显示,以国际ESG共性指标作为普适性基础框架,同时基于中国国情与战略布局形成特色ESG指标的“1+1”ESG框架逐步成型。

图 | 每日经济新闻
07
亚马逊开始提供无额外包装送货
据媒体报道,亚马逊近日开始提供无额外包装送货,数以百万计的亚马逊订单将在没有任何额外包装的情况下被配送给美国各地消费者。这一变化代表了这家科技巨头对配送流程进行全面改革的下一个前沿领域。
亚马逊表示,其提供了“以供应商本身包装运输”的选择,顾客通常可以在结账时选择是否需要额外的包装,目前公司递送的商品中约有11%在送达时没有额外包装。

图 | Unsplash
参考资料
-End-
编辑:摆脱塑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