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宿服务经营者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近日发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住宿服务经营者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的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到的一次性用品,主要包括牙刷、牙膏、梳子、浴帽、洗衣液(皂)、洗发水、沐浴露、润肤品、拖鞋、鞋擦、剃须刀、指甲锉、手提袋等。
《征求意见稿》要求,到2025年底,按国家有关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规定,全区所有住宿服务经营者不再主动提供不可降解的塑料牙刷等一次性用品。住宿服务经营者应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提供可洗涤、可消毒、可循环、可接续使用的日用品;在前台、客房设置环保温馨提示,引导消费者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耗品;应实行精细化管理,不断创新客房提供日用品服务的方式方法,促进资源的减量化和再利用,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图 | 1688
02
安徽省宿松县:“三化”治理塑料花,助力绿色清明新风尚
为规范祭祀用品市场秩序,倡导文明新风,安徽省宿松县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精准施策,扎实开展塑料花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源头治理“规范化”、宣传引导“常态化”、协同共治“长效化”多种措施共同发力治理塑料花,助力绿色清明新风尚。
对全县范围内塑料花生产厂家和零售店铺进行全面排查,累计清理塑料花库存近4万枝,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41份。对于告诫后仍违规销售的28户商家依法采取扣押措施,形成有力震慑。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46次,发放倡议书1020份,张贴宣传标语2条,营造浓厚的环保氛围,使得群众的环保意识显著提升,绿色祭祀理念深入人心。以持续“回头看”加强对祭祀用品市场的日常监管,累计查处违规销售行为66起。通过协同共治,全县塑料花使用率下降80%,鲜花祭祀普及率达到90%以上,文明祭祀方式逐渐成为主流。

图 | 宿松论坛
03
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国塑料包装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中国包装联合会与国家发改委宏观院体改所联合发布了《中国塑料包装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通过推动塑料包装可持续发展,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全面构建循环经济模式,有助于形成塑料包装循环经济体系,对应对气候变化和塑料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是解决塑料污染的“牛鼻子”。
《报告》提出,塑料包装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包装基础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以提高包装消费后的可回收利用性、减少资源能源消耗、促进包装减量与重复使用、降低环境影响等为核心,通过对包装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处置等生命周期各环节实施改进,从而实现塑料包装在全生命周期中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最小化目标的系统解决方案。塑料包装可持续发展首先要遵循生命周期与性能符合原则,其次要遵循技术和经济可达性与环境影响最小化原则。

图 | 中国包装联合会
04
IVL瑞典环境研究学院:塑料降级回收与焚烧对气候影响相差无几
IVL瑞典环境研究学院,瑞典塑料回收(Svensk Plaståtervinning)和LCA研究员Tomas Evkall最近共同发布了的一项生命周期评价(LCA)报告,指出“降级回收”-例如不进行分选将废弃物回收-与焚烧这些塑料废弃物“几乎“产生一样的气候影响。
三种处置塑料包装废弃物的方式被互相进行了比较:一种方式是直接焚烧,其中的废弃物没有经过分选或者再生;一种是降级回收,即混合塑料废弃物没有经过分选;最后一种是通过先进分选高质量回收,分类后塑料再进行单独的再生。结果显示,与焚烧不经过分选的废弃物方式相比,降级回收只可以多减少4%的气候影响,而先进分选和高质量再生可以减少27%的气候影响。

图 | Pixabay
05
加州大学:每块口香糖可向唾液中释放数百到数千个微塑料颗粒
加州大学团队研究了人们咀嚼天然和合成口香糖时,可能摄入多少微塑料。研究人员测试了市面上五种合成口香糖和五种天然口香糖。为了尽量减少个人咀嚼习惯和唾液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他们让同一个人咀嚼每种品牌的七块口香糖,结果表明,无论咀嚼合成口香糖还是天然口香糖,释放的微塑料数量都差不多。
研究人员测量到平均每克口香糖会释放100个微塑料,但有些口香糖释放的微塑料高达每克600个。通常,一块口香糖的重量在2到6克之间,这意味着一块较大的口香糖可能释放多达3000个塑料颗粒。研究人员估计,如果一个人平均每年咀嚼160到180小块口香糖,那么他可能会摄入大约30000个微塑料。考虑到人们每年已经摄入数以万计的微塑料,咀嚼口香糖可能会大大增加微塑料的摄入量。

图 | 上海科协
信息来源
-End-
编辑:摆脱塑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