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上海市:召开餐饮外卖包装环保减塑专题交流会
为贯彻落实国家及上海市关于塑料污染治理的决策部署,推动餐饮外卖包装绿色可持续发展,减少餐饮外卖包装中的塑料使用量,保障食品安全与环保事业,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以下简称“市食安联”)联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消保委”)、上海市食品接触材料协会共同举办了“餐饮外卖包装环保减塑之路——探索与实践专题交流会”。
会上,市消保委发布了《外卖外带餐具调查报告》,市食品接触材料协会做《食品包装材料行业——现状、挑战、趋势与展望》的专题报告,相关网络外卖餐饮、生产、销售企业也做了餐饮外卖包装环保、低碳、减塑实践经验分享和新材料在餐饮外卖包装上的运用和推广技术交流。市市场监管局、市消保委领导到会,对联盟的工作方向提出了三方面的工作要求:勇担使命,以绿色理念推动餐饮包装革新;搭建平台,以联盟成立凝聚各方减塑合力;辐射带动,以行业行动引领社会环保风尚。

图 | 中国食品安全网
02
山东泰安:泰山景区引导全民共治,建设“无废”泰山
山东省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着力推动实现城乡“无废”、环境健康,有力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泰山景区推成出新,引进智能运输设备“机器狗”以及“垃圾换礼品”等方式进行垃圾治理。
泰山索道站旁,一只银灰色的“机器狗”正灵活地穿梭在台阶间,后背的箱体里装满分类垃圾,在红门入口,“垃圾换礼品”摊位前围满游客。游客收集垃圾攒积分,8个塑料瓶就可兑换泰山文创胸针等景区纪念品。自2021年推出以来,已发放垃圾袋6万余个,兑换文创产品3万余份,形成“带走垃圾—获得荣誉—传播文明”的闭环。这种“政府引导+市场激励+全民共治”的模式,让泰山景区的生态颜值与服务品质双提升。

图 | 泰安市生态环境局
03
美国塑料公约:沃尔玛、亿滋、玛氏、雀巢等公司已提前退出
美国塑料公约于2020年启动,是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全球塑料公约网络的一部分,是一项专注于可持续塑料包装的重要行业倡议,当时有约 60 家企业参与,加入美国塑料公约后,参与者承诺在 2025 年前实现四个包装目标。
目标正值2025年目标期限临近之际,美国塑料公约发布了一份更新的路线图,其中不仅重申了2025年的既定目标,还新增了与2030年挂钩的远期。与此同时,几家全球消费品巨头——包括沃尔玛、亿滋、玛氏、雀巢和欧莱雅美国——已经悄悄退出美国塑料公约,多个非营利组织,如海洋保护协会(Ocean Conservancy)和国家管理行动委员会(National Stewardship Action Council),似乎也已经退出了该协议。

图 | esgnews
04
意大利:一超市因塑料袋不合格被罚上万欧元
由意大利普拉托林业局、森林警察、劳动监察局以及ASL等多部门联合组织发起的一项检查中,一家大型华人超市被查出各类违规行为,总共遭罚款1万多欧。该超市的500包食品、2000个购物袋以及40公斤鱼类等被没收。
这家华人大型超市在检查中被发现问题多属于环境和健康类,不符合欧盟以及意大利法律法规。比如使用不合规的食品购物袋,一共有2000余个塑料袋被没收。食品标签不合格,500包食品只有中文介绍,没有意大利语标签,无法保障意大利消费者的知情权。鱼肉类产品存放环境不达标。所有这些违法行为一共遭到了11500欧元的罚款。

图 | unsplash
05
埃塞俄比亚: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违者最高罚款37美元
埃塞俄比亚人民代表院(联邦议会下院)通过一项法案,禁止在该国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法案指出,塑料袋正日益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根据该法案,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个人将面临最高5000埃塞俄比亚比尔(约合37美元)的罚款,而制造商、进口商和销售商则可能面临更严厉的处罚或被吊销相关许可证。
根据埃塞俄比亚环境保护局的数据,该国民众产生的塑料废弃物中,塑料袋约占46%。埃塞俄比亚环境、森林与气候变化部长格梅多·达莱说,“塑料污染正在阻塞我们的河流、毒害牲畜、污染农田。埃塞俄比亚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以免情况变得无法控制。”该国不久将开展一场全国性的宣传活动,旨在向民众普及新法的相关细节。

图 | pixabay
06
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中心:证实微塑料加剧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未来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中心”)的科研人员,针对“植物—土壤”系统中塑料废弃物的生态环境效应及代谢命运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危险材料杂志》《国际生物降解与生物分解》上。
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中心的科研人员开展了一项田间实验,专门研究不同粒径和类型的微塑料对玉米—土壤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粒径最小的75微米聚乙烯微塑料对土壤和作物的危害最为严重。它让土壤中的有机碳和有机氮含量下降了1%—1.5%。同时,每千克土壤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了88.55毫克,氧化亚氮排放量增加了每千克1.01毫克,这使得土壤的全球增温潜势提升了177%。这项研究首次在田间尺度证实,微塑料污染可能通过“土壤—作物—气候”的正反馈调节,加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图 | goootech
信息来源
-End-
编辑:摆脱塑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