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炒房”、“炒鞋”你可能并不陌生,但你听说过炒一次性塑料餐具吗?没错,这件事儿就发生在中国香港!
市价不足10元的一次性塑料勺在拍卖网上拍出了200港币(约合人民币185元)的高价。而外卖中经常附送的一次性餐具包(通常包含一次性筷子、勺、纸巾、牙签等)更是被标出了数十万港币的惊天高价,虽然这只是来自部分网友的调侃之作,也因此吸引了全国关注。

香港之所以会出现炒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热潮,源于香港政府今年4月开始实施的管制即弃胶餐具政策(也称之为“走塑政策”,“走塑”为粤语,意为“不用塑料”)。
PART 1:香港“走”塑政策
2023年,香港立法会通过《2023年产品环保责任(修订)条例草案》,确定香港实行“两步走”的减塑政策。

第一阶段
于2024年4月22日起,禁止商户提供或销售一次性发泡饭盒、吸管、勺、叉、塑料棉签棒等,并且禁止饭店向堂食顾客提供一次性杯、碗;

第二阶段
于2025年实施,全面禁止向堂食和外卖顾客提供一次性塑料餐具。
“走塑令”的实施有六个月的缓冲期,在此期间,香港环保署将主要采取宣传教育的方式进行监管,商家可以借机清空一次性塑料餐具库存,寻找合适的替代方案而不被处罚。

香港一次性塑料餐具管制政策
图 | 香港环境保护署绿色餐具平台
根据该规定,自4月22日起,香港市民选择外卖服务时将不会得到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餐具时代开始落幕。
PART 2 :各方对“走”塑政策的反应
香港的“走”塑政策施行将近一个月,社会各界对该政策褒贬不一。
01 消费者:质疑声不断
据报道,香港首阶段“走”塑政策实施一周,网络讨论度急剧增加,一次性塑料餐具的替代产品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1]。

网民对纸吸管、纸杯盖、木刀叉等替代产品持负面态度
为应对“走”塑政策带来的不便,香港环保署在其运营的绿色餐具平台中给出了替代的非塑料餐具产品列表,更举行展示会,请供应商负责人当场演示环保餐具的使用。
然而,替代产品的耐用性并不高,在展示会上,供应商负责人所使用的竹叉就两度折断,引发了市民对其环保性质疑[2]。

图 | 香港环境保护署绿色餐具平台
与此同时,香港市民也对塑料替代品的健康风险表达了关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大学团队研究发现,9成纸吸管中含有全氟/多氟烷基物质(PFAS),现有部分动物实验已证明该物质会对生长发育、繁殖、免疫功能等造成损害[3]。
由于“走”塑政策的施行,外带茶饮全都采用了纸吸管作为替代品。为回应市民担忧,立法会议员向香港环境及生态局局长提出了疑问,环境及生态局回复称,纸吸管中PFAS含量极低,市民在正常情况下无需担心健康风险[4]。
另有市民表示,市面上的一次性替代餐具都存在问题,最好自备不锈钢餐具。也有餐厅反馈,观察到2成学生不取外卖吸管,3成学生不取外卖餐具,消费者行为习惯开始发生转变[5]。
02 餐饮店:连锁店与小商铺差异大
由于“走”塑令直接针对的是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的商家,普通消费者购买一次性用品并不会被处罚,因此,作为主要提供一次性塑料餐具的饭店受此次禁令影响最大。
对于“走塑令”,大型连锁餐饮店与小商铺的反应存在较大差异。
据相关报道,大家乐、大快活、美心等拥有连锁餐饮店的集团均开始使用环保餐具(包括环保材料餐具和可重用餐具),并且环保餐具仅售1-2元港币不等。提前进行环保餐具布局的7-Eleven、肯德基、必胜客等继续延续以往的做法,用可持续材料代替塑料[6] 。肯德基也于政策实施首日,开始使用纸质包装替代以往的塑料餐具[7]。
与大型连锁餐饮店不同,中小型餐饮店基于成本考虑并未做好相应准备。早在“走塑令”开始实施之前,香港环保署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约8成中小型餐饮店缺少相应准备,这一情况在“走塑令”实施后稍有改观。
有关部门称,在六个月的缓冲期内,将会继续为中小饭店提供资金等方面的协助,帮助其进行绿色转型[8]。

图 | 香港环境及生态局“局长网志”《4.22为未来 全城齐走塑》
03 香港政府:搭建绿色餐具平台,举行“走”塑有赏活动
为更好地推进“走塑令”,帮助社会各界适应该禁令带来的改变,香港环保署搭建了绿色餐具平台,用以回应餐饮界对“走塑令”的意见,同时提供替代产品的相关资讯。餐具供应商若符合绿色餐具的相关标准,即可在该平台免费进行登记,供业界和市民寻找合适的替代品。
据悉,美团旗下的外卖平台KeeTa正在推进绿色包装名录企业在香港对接,希望进入香港政府的绿色平台。

绿色餐具的申请标准
图 | 香港环境保护署绿色餐具平台
香港政府除了搭建绿色餐具平台为社会各界提供塑料替代产品的参考名录外,也注重源头的减塑措施,支持重复使用。香港政府联合多方举行了“外卖‘走’塑 餐具先行”的活动,超过750家餐饮店参与此次活动。
在活动期间,凡在参加活动的餐饮店购买外卖时免去一次性餐具或容器的市民,即可通过app获得印花,集齐印花数量可兑换礼品或电子礼券。
在5月5日开始的新一轮活动中,集齐3个印花即可兑换一套不锈钢餐具,此前,该礼品需要集齐12个印花(即拒绝取用12次)才能兑换[9]。
PART 3:另一种解决思路:重复使用
相较寻找替代产品,重复使用则是“走”塑的根本解决方案。
2022年,占据香港外卖市场主要份额的Foodpanda(富胖达)在香港政府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资金支持下,启动了“可重用餐盒计划”。消费者在app上选择可重用餐盒合作餐厅,缴纳10元港币作为押金,使用结束后,需清理干净餐盒的剩余食物,交回回收点,押金自动退回,同时会给予消费者相应的电子优惠券。
该计划实施之初,投入了8000个可重用餐盒,餐盒回收率只有20%。为提高餐盒回收率,允许顾客将餐盒交给送递员,押金和优惠券将会给到送递员,此举使得餐盒回收率显著提升至50%以上[10][11]。

图 | foodpanda官网
绿色和平香港办公室则在2022年推出了社区重用杯借还计划,消费者通过app借用重用杯需支付80港币押金,归还时退回。
为鼓励市民使用重用杯,减少一次性塑料杯消耗,绿色和平还举行了多种活动,根据消费者的使用次数,给予折扣优惠或可兑换奖品的积分奖励。截至2023年11月,该计划预计节省一次性塑料杯8000个,归还率高达99%[12]。
自“走塑令”实施以来,也有新的咖啡店找到绿色和平进行重用杯合作,重用杯借还计划运营有望进一步扩大发展[13]。

图 | 绿色和平官网
PART 4:“走塑令”的未来:机遇与挑战
“走塑令”在香港的实施也带来了新的商机。以可重复使用包装为核心业务的Muuse日前就发布了一份关于香港商业的指南。该指南指出,重复使用不仅能够满足新政策下商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减少成本,给企业带来收益[14]。随着走塑令的持续推进,重复使用的商业模式极有可能成为新的发展热点。

指南对比了可重用杯、饭盒与其他替代产品,指出可重用餐具具有成本优势
图 | Navigating the Plastic Ban with Reuse as a Service: A Guide for Hong Kong Businesses
与此同时,在“走塑令”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尤其是市民对替代餐具、配套设施、健康风险的担忧,以及中小商铺无力承担环保产品成本带来的经济压力,需要香港政府保持密切关注,及时澄清大众疑虑,给予转型困难的商家以支持,以便“走塑令”能够按计划在明年实施第二阶段。
参考资料
-End-
编辑:摆脱塑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