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庭的微信群中,我不时会收到类似这样的消息:“惊人!不粘锅里藏有增加「甲状腺癌」风险的物质”、“多起玩具因阻燃剂(TCPP)超标被召回”、“这些有毒塑料会让孩子性早熟”,长辈在转发这些推文后,会孜孜不倦地提醒,扔掉不粘锅,别买塑料玩具。
这些推文里所说的物质,大多指向塑料中的添加剂。的确,塑料中的添加剂存在诸多健康风险,如癌症、肥胖、生殖发育疾病等,皮肤接触、误食都会让这些添加剂从塑料产品进入我们的身体和血液,避免接触是最直接的方式。
但知道和做到完全是两回事,“拒绝塑料”这四个字做起来并不容易,能在忙碌的生活中腾出时间做饭的年轻人已是少数,他们依赖方便好洗的厨具;有意识的家长即使不给孩子买塑料玩具,但在学校或公共空间孩子们也免不了接触到含塑料的体育用品。于19世纪下半叶被发明,这150年来塑料早已深刻地融入人类社会的生产与消费及生态系统中,百分之百杜绝塑料并不现实。
这意味着,我们几乎做不到把塑料从生活中“一锅端”。在家庭群读到那些推文时,我们该怎样理解这些信息,在担忧的情绪之外,这些信息能否辅助我们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塑料,以守护自己及下一代的健康?
如果我们的目的并非笼统地杜绝塑料,而是抵御塑料制品(尤其是添加剂)的健康风险,那么建立对这些健康风险和接触原理的基本了解就尤为重要。塑料中的添加剂有哪些种类?有生殖毒性风险的添加剂常见于哪些产品?不同添加剂的健康风险都是一样的吗?这些添加剂如何进入我们的身体?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一一展开。
历史上最早的人工合成塑料几乎都选择了以自然界存在的纤维素为主体,例如被认为是第一种人工合成塑料的帕克西林(Parkesine),出现于1855年,命名于它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帕克斯。但是帕克斯成立公司试图将这种材料商业化时,却因高成本和质量不稳定而最终倒闭。
拿过接力棒的是美国发明家约翰·韦斯利·海厄特。当时桌球由象牙制成,制造商正在寻找便宜的替代品。海厄特在帕克西林的基础上,仍以纤维素为主体材料进行改性,使用樟脑作为增塑剂,使材料更柔韧,发明了赛璐珞(Celluloid),这成为了第一款成功的商业塑料,后被广泛用于制作桌球、照相胶卷。[1]
此后,塑料的商业价值被挖掘,一路高歌进入了人类社会,直至彻底融入地球的生态环境,塑料也被视为人类世的标志之一。[2]同时,添加剂的种类也逐渐丰富,用于增强塑料性能:可塑性、柔软性、耐用性、热稳定性等。
高分子聚合物与添加剂的组合成为了我们现今熟知的塑料。据统计,塑料中添加剂的生产占全球总量的6%,即塑料中94%的成分为高分子聚合物,6%为添加剂。其中,全球用于包装的塑料生产占比最高,为36%。[3][4]
所以说,塑料也许透明,但并不纯净。

图丨 Geyer R. (2020). Production, use, and fate of synthetic polymers. 13-32

图丨 Geyer R. (2020). Production, use, and fate of synthetic polymers. 13-32
增塑剂、阻燃剂、双酚A(BPA)、全氟与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都是常见的添加剂。它们能提升塑料的不同性能,被广泛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产品里,品类繁多,从日用品类的食品包装、婴幼儿玩具,到建筑材料和医疗器械。
添加剂主要通过饮食摄入、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这三种方式进入我们的身体,造成健康风险。具体进入方式取决于两个因素,添加剂本身的特性以及使用方式创造的条件。
以双酚 A 为例,双酚 A 具有脂溶性,易溶于酯类和醇类食品,且在高温及酸性或碱性环境中更易从材料中溢出,通过食品包装材料和塑料容器渗入食品和饮料中,从而进入人体内引起各种病变。[5]同时,由于它不易被消化系统分解,被摄入后会在体内蓄积,久而久之造成安全隐患。所以,双酚 A 的膳食暴露风险相对更高。[6]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双酚 A 是什么。

01
双酚 A
双酚 A(Bisphenol A,BPA)又称酚甲烷,是制造几类塑料的前体物质,主要可用于生产聚碳酸酯塑料和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
聚碳酸酯塑料因其耐用性、透明性和抗碎裂性而被广泛用于可重复使用的塑料瓶、奶瓶、存储容器、CD 光盘和 DVD 光盘等,此外也成为医疗器械和光学镜片的重要原料[7];环氧树脂因其抗腐蚀性而被用于食品罐内外壁涂层、贮槽内外壁涂料、牙科填充材料等,防止其生锈和腐蚀。[8]
双酚 A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它也被用于生产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热稳定剂[9],是最常用的塑料添加剂之一。[10]
双酚 A 尤其容易对新生儿、儿童和孕妇这类敏感人群造成健康影响。研究表明,双酚 A 会影响胚胎成长、大脑发育[11],还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12];同时,双酚 A 作为一种内分泌干扰素,可能会对人体生殖系统造成影响[13],双酚 A 会降低男性精子质量和活力[14],会影响女性卵子成熟[15],从而影响男性与女性各自的生殖能力。双酚 A 还与代谢疾病的发生有关,尤其是 2 型糖尿病[16]和儿童肥胖症。[17]
根据摄入方式、常见产品、健康风险的信息,我们可以尝试推理出一个粗浅的结论,如果想避免双酚 A 带来的发育及生殖健看风险,我们需要避免使用塑料容器,尤其是来自于非正规生产渠道的产品。如果使用塑料容器,要避免高温或富含油脂的食物。
以类似的方式,我们可以了解和思考其他三种添加剂。

02
增塑剂
增塑剂,也称塑化剂,主要用于提升塑料的柔韧性和可加工性。增塑剂最常见的应用是在 PVC (聚氯乙烯)制品中,它能使 PVC 制品变得更加柔软、易于弯曲和折叠、有弹性。如添加增塑剂的 PVC 保鲜膜相比 PE(聚乙烯)保鲜膜会更具粘性,能够紧密包裹食物,防止空气进入。其他常添加增塑剂的 PVC 制品包括电缆电线外皮、塑料薄膜、地板材料、软管、玩具、人造皮革、医用输液袋、汽车内饰等。[18]
一方面,增塑剂在食物链中经过生物放大作用到达人类餐桌,另一方面,监管中发现大量增塑剂超标现象,遍布人的生活领域,尤其是它从人的婴幼儿时期就开始造成威胁。婴幼儿用品、儿童玩具、儿童鞋以及学生文具中邻苯二甲酸酯不合格的情况十分突出。[19]此外,增塑剂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因素如温度、使用时间、pH 值的影响而释放到环境中,与食物接触的塑料食品容器、PVC 保鲜膜等就可能释放出增塑剂,然后进入人体。[20]
增塑剂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如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与内分泌干扰、生殖毒性、神经发育毒性、胰岛素抵抗、肥胖、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03
阻燃剂
阻燃剂是一种阻碍燃烧反应的分子,其在使用过程中可降低聚合物的易燃性。阻燃剂常见于电线电缆、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汽车内饰及功能结构件、建筑材料、玩具和儿童用品等塑料产品中。
添加剂型阻燃剂与产品中的材料是物理混合的,阻燃剂可以不断从产品中迁移到灰尘、食物和水中,人通过吸入这些化学物质的蒸气或通过皮肤接触到阻燃剂。一项研究显示,几乎所有接受测试的人体内都检测出了阻燃剂,由于幼儿经常手口接触食物,因此接触阻燃剂的程度最高。他们正在发育的身体也特别容易受到这些化学物质的有害影响。[21]
危害人体健康的阻燃剂通常是有机阻燃剂,它们可能是卤系阻燃剂或者磷系阻燃剂。其中,卤化阻燃剂是使用最广泛、已知危害最多的阻燃剂之一,许多卤化阻燃剂已被禁止或者限制使用。[22]某些阻燃剂(如多溴联苯醚,PBDEs)会在环境中积累,影响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损害神经系统发育,并可能导致癌症。

04
全氟与多氟烷烃化合物
最后一个,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全氟与多氟烷烃化合物(PFAS),是不粘锅涂层制造过程中涉及的一类物质。它具有极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且对生物降解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因此,它们能够在环境中持续存在。[23]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盐(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是最常见的两种PFAS类物质。[24]
PFAS广泛应用于纺织品、润滑剂、食品包装、不粘涂层、电子产品、防火服、阻燃泡沫、洗发水等诸多领域的制造。[25]此外,婴儿一次性纸尿裤中也被检测出全氟化合物的存在。[26]
对人体健康而言,PFAS可以通过呼吸、饮食和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并且能够在体内积累。长期暴露于 PFAS 被认为与多种健康问题相关,包括肝脏损伤、内分泌干扰、生殖和发育问题,以及潜在的致癌风险。[27]
接下来,让我们尝试将以上信息应用在实际生活场景中。
Go!
绝密
★
启用前
知识小测试
(全国卷)
1. 你的朋友标记了新闻中这段话并转发给你:“近日,央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中小学生经常使用的球拍、跳绳等体育用品,存在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严重超标的问题。
福建省质检院和宁波市质检院两地专家对球类、球拍和跳绳首次共同进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共采样112批次样品,覆盖高、中、低三档价位,采样渠道涉及线下的大型商超、批发市场、运动用品店和零售店,以及线上主要的电商平台。这112批次学生体育用品中有30批次产品的增塑剂含量不符合参考标准要求,不符合率为26.8%,部分样品增塑剂含量超过参考标准限值200倍以上。” [28]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答案:C
增塑剂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如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会导致内分泌干 扰、生殖毒性、神经发育毒性、胰岛素抵抗、肥胖、糖尿病等。应在正规渠道购买。
2. 今年 3 月,M星球消保委随机抽取了 10 家餐饮店提供 的食品接触用塑料袋,进行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有 6 家餐饮店提供的食品接触用塑料袋检出双酚 A 迁移量超出检测限外,其中最高超标 52 倍。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答案:C
值得注意的是D也是错误答案。新闻上写的是超出检测限而不是超出国家标准限。检测限是指仪器能测到的下限,相当于普通的尺子最小能测到1 毫米,这个1毫米就是检测限。商家是否违规,还需要核对国家标准对双酚A的迁移标准。
3. “2024 年 8 月至 9 月,广东汕头、上海两地的多个儿童用品因邻苯二甲酸酯超标被召回,涉及玩具、飞盘、童鞋等多个品类的 774 件产品,产品召回时间距产品生产时间最长的为 27 个月。”[29]
小林收到孩子同学家长发来上述的新闻短讯,并说他正准备在网店上购买飞盘,读到新闻后感到很担心。如果你是小林,你可以如何回应这位家长?
参考答案:邻苯二甲酸酯是增塑剂的一种,长时间接触可能会干扰儿童的内分泌及神经发育,购买时塑料玩具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之前,记得检查标识的合规性。
读到这里,我想你对塑料中的添加剂已经有了全局的认识。熟悉这些名字,并不是为了成为一名化学家(但有可能是成为化学家的开始!),而是下次在新闻中或微信群中看到时,你会有更强的判断能力。
为了避免接触化学品添加剂风险,你可以尝试记住这三件事:合规标识,正确使用,避免使用。

01
合规标识
前文的小林提到在正规渠道购买,检查标识。那么合规的产品标识包含什么信息呢?根据《产品质量法》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
有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
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另外,也可以查找产品包装上是否有国际或国家认证的环保标志。常见的标签有:


02
正确使用
多数添加剂具有脂溶性,且在温度变高时更容易释出。PVC保鲜膜、塑料袋、塑料瓶中常添加增塑剂,所以需要避免这些容器与食物的长期接触,尤其是油脂、酒精类食物,也要避免对其整体进行加热。
塑料产品在老化时同样有添加剂释出风险,要遵照塑料制品本身标明或者隐含提示的使用方式,不要过度利用一件塑料制品。

03
避免使用
当然,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避免使用塑料制品,尤其是与食物接触的容器,可以选择玻璃、陶瓷、食品级不锈钢等材质作为替代。也许它们没有塑料那么方便,但在了解塑料中的添加剂可能给我们自身和家人带来的健康风险,这些不方便是不是就显得容易克服一些了?
塑料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健康风险在进一步被研究和揭露。消费者需要提高对添加剂的认识以防范健康风险。但守护家人健康并非能靠消费者一己之力而完全避免,更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塑料制品的生产与销售。
参考资料
-End-
编辑:摆脱塑缚
